代持股份,真能让钱稳稳在你手中吗?别轻易选择代持,这背后潜藏的风险超乎想象。在决定代持股份之前,一定要好好思量。究竟为何要进行代持呢?其实多数隐名投资,都是出于保护身份的考量,因某些原因不便亲自出面,才无奈选择代持这种方式。然而,在现实中,因代持股份而遭受巨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以下这 4 种风险情况,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代持股份,真能让钱稳稳在你手中吗?别轻易选择代持,这背后潜藏的风险超乎想象。在决定代持股份之前,一定要好好思量。究竟为何要进行代持呢?其实多数隐名投资,都是出于保护身份的考量,因某些原因不便亲自出面,才无奈选择代持这种方式。然而,在现实中,因代持股份而遭受巨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以下这 4 种风险情况,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其一,代持股的股东极有可能限制你行使股东权利,致使你的利益遭受侵害。他们可能在公司决策、利润分配等关键事项上,将你排除在外,让你空有投资,却无法享受应有的权益。
其二,代持股的股东存在瞒着你私自变卖股权,卷款潜逃的风险。在你毫无察觉时,他们便将本属于你的股权变现,拿着钱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你血本无归。
其三,一旦代持股的股东陷入个人债务债权纠纷,你那原本属于自己的股权,极有可能被冻结、执行甚至拍卖。只因在法律层面,登记的股权归属于代持股东,债权人完全有权通过法律手段处置该股权来偿还债务。
其四,当代持股的股东遭遇继承或者婚姻纠纷时,你的股权也会面临被分割的危机。比如其继承人或配偶可能会主张对代持股权的权益,进而导致你的股权被瓜分。
由此可见,代持股份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汹涌,人心叵测,风险更是难以预估。
代持股份在一般情况下是合法的,其合法性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适用条件。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若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当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合法情形
股东之间代持:在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约定代持股份。比如公司内部部分股东因特殊原因短期内无法行使股东权利,可委托其他股东代持,方便公司治理。
规避外资准入限制:在某些特定行业,企业为满足外资准入政策要求,可能采取股权代持方式。像部分限制外资持股比例的行业,外资方会通过代持来实现投资目的。
保护隐名投资人利益:实际出资人出于隐私保护或其他合理目的选择代持方式,法院可能会支持其合法权益。例如一些公众人物投资企业时,为避免过多关注选择代持。
不合法的特殊情况:若隐名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法律,代持行为则不合法。比如为享受外资优惠政策让外国公司或个人代持中国公司或个人的股权;回避法律对股东人数和行业的限制;为取得税收优惠进行代持等。违反法律规定的约定是无效的,隐名股东的资格不能得到法律认可。像保险公司为规避“保险公司不得对非保险业进行投资”的规定而进行的代持股安排,很难得到合法确认。